字正腔圆。一口标准到不带任何方言色彩的普通话,会在第一时间给人留下深刻而典型的记忆。
如果扩展一下词语的外延,这用来形容吐字和唱腔的4字应该还可以作为对他个人的概括――仪神隽秀,锦心绣口,抱诚守真。
作为一名曾经的商丘著名播音员,郭强用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完成了从大众偶像到自行车大王再到实业干将的转变。最终,他扎根北京,情系家乡,真实而准确地诠释着抱柱之信的“商人”内涵。
投身播音界:塑造偶像级的NO.1
祖籍虞城县利民镇,郭强前20年的人生都在虞城县城里亦步亦趋地度过。人生转折有时来得没有任何前兆。1983年,20岁的郭强摆脱默默无闻的生活,进入商丘广播站,开始播音员的职业生涯。
每月40多元的工资,年轻的郭强很知足,也很快乐。1985年年底,商丘电视台筹建,郭强的生活再次转变。他以当时在商丘难有人比拟的业务水平被选拔进入电视台,成为商丘历史上的第一位男电视播音员。
那时的生活辛苦而简单。郭强每天都忙着录制从新闻类到生活类的各种电视节目。可以说,当时商丘的每个标志性建筑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帅气的外表、磁性的声音,郭强迅速成为当时的偶像级人物。
伴随着业务上的成熟,郭强对事业有了更高的追求。但限于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意识到已经无法在播音行业有重大突破的郭强决定开辟新的事业领地。郭强说,其实,当时自己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希望能通过的自己的努力,带来家庭生活的更大改善。
1988年,郭强转战电视台广告部,开始“圈钱”行动。为了提高部门效益,身为广告部主任的他开创性地设立了新产品开发部,以广告部“三产”的形式对外代售各类产品。在那个轻商的年代,这种做买卖的举动被视为不务正业的“瞎胡弄”。但郭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到1991年时,郭强已经把广告部打造成为当时电视台最富有的部门,他本人也成为收入最高、最被人“眼气”的部门主任。
广告部的工作,让郭强接触到了商圈,也开启了他创业的大门。1992年,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在职人员“下海”。在谁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的时候,郭强主动找到领导,意志坚决地要求脱离岗位。郭强说,自己做这个决定时没有任何的犹豫,可以说是在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即便领导挽留,家庭会议上被批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也无法令郭强有丝毫的动摇。
背水一战:打造自行车王国
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不授人“利用公家关系”的口实,看准市场的郭强选择了与广告部业务没有任何牵连的自行车销售。
下海后,郭强创办商丘广播电视经济发展公司,在北站路租下门面,拉起一班人,与同乡合资经营自行车销售。
开业的第一天,郭强就有了难以言表的激动。当时,郭强组装了15辆自行车,卖出去12辆,每辆赚取了40多元的利润。郭强说:“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82元钱,这一天就挣了500多元钱。”
郭强的自行车生意顺风顺水。1993年,公司已经有了日销售200多辆自行车的规模。可对郭强来说,此时的他仍处于艰难的转型期。每天守在公司,被路过的许多自己曾经的观众指指点点,郭强心里也是酸酸的。尤其是有人关心地上前问“你不做主持人了”“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的时候,郭强的心中可谓五味杂陈。但面子问题难不倒郭强。从“替亲戚看看店”到?白约焊傻纳狻保考铀偃谌肷倘说慕巧词粲谧约旱男绿斓亍
在生意规模渐渐扩大后,郭强开始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此,他放弃批发再零售的经营模式,找到位于安阳的三枪自行车厂,直接从厂家进货。那时的郭强,长年“驻厂”,与自行车厂的工人、干部打成一片,用踏实的作风、傲人的业绩吸引来厂家50万元的注资,进而成为该厂在商丘的总代理。之后,郭强的生意迅速扩大。他拿下当时众多一线品牌的经营权,日批发量逐步攀升到8000辆,进而提高到17万辆。
1994年年底,郭强把公司迁到了现商品大世界附近,其公司规模已跻身商丘三甲,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自行车大王”。1998年,郭强的公司迁往310国道转盘附近,开创了年销售过亿元的业绩。那时,郭强与另外几家大型自行车批发企业一起,把商丘打造成了覆盖整个中西部地区的自行车集散中心,把商丘的自行车销售推上了顶峰。
但辉煌的背后是危机。自行车批发行业白热化的竞争,使每辆自行车的利润降到几角钱的地步。看到了行业危机的郭强,再次潇洒转身,转掉使自己成名成业的自行车业务,决定去开创新的市场。
北京涅:由医院院长到公司老总
采访郭强,记者深切感到了他思维的跳跃性。
1999年,建立起商丘自行车王国的郭强决定急流勇退。随后,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心脏――北京。
“善变”的郭强却选择了一个和自行车毫不搭界的行业,他在北京收购了一家医院。“自行车大王”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医院院长。
医院在他的经营下日渐发展壮大,到2001年年初,医院已经发展到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拥有几百张病床。同时,在一位朋友的引导下,他还投资了一个物业公司,物业项目由3个迅速发展到10多个。
“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只好把医院和公司卖掉,离开了北京。”郭强说,等“非典”过去后,想再买回来,已经不太可能。
郭强在商海打拼多年,深感知识的重要性,他选择了继续充电。清华大学的MBA闻名全国,俗称“总裁班”。郭强选择了进入“总裁班”学习。现在,他已经是那一届“总裁班”的秘书长。
2004年,也是受朋友引导,他把目光投在了一个之前很少接触的行业:机械制造。
郭强是商丘人,更是虞城人,在外打拼多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从他注册的公司名称可以窥见一斑:北京大虞维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医疗器械、电子排队机、智能触摸屏、喷涂加工;各种机箱、机柜、电工电气产品加工;行业专用设备加工;钣金加工;焊接和粘接配套等业务。
“电子排队机等业务的拓展,意义就在于把高科技产品应用于百姓生活,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方便。”提及自己的事业,郭强眉飞色舞。
4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这家企业时,厂房内隆隆的机械声轰鸣,工人正在厂房内忙碌。
郭强的办公室就在厂房二楼,记者问机器声音会不会影响他办公,郭强回答:“在我看来,金属的碰撞声最好听。”
如今,这家公司的钣金产业已经能够在北京市排名前三。厂房面积近1万平方米,在职员工数百人。同时,他在天津又开办了一家烤漆厂,发展势头良好。
商丘印象:梦里常常回到故乡
播音员――“自行车大王”――医院院长――机械公司老总。郭强所从事的每一个行业,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的关联性。行业跨度之大,让人咋舌。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他时,谦虚的郭强抛出4个字:“贵人相助”。之所以行业跨度这么大,又每一步走得很稳健,是因为都有朋友在指路。
郭强从事自行车批发行业时,他的合伙人是一个业内能手;投资医院时,是一位医疗专家在牵针引线;进军机械制造行业时,又有朋友引路。
为何幸运之神总是屡屡光顾郭强呢?他自己也进行了总结:商丘人身上的诚实守信、踏实能干的气质起到很大作用。
“商丘是三商之源,商丘商人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那就是顽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华商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感染人、影响人。和商丘商人接触之后,很多人会选择合作。”郭强说。
现在的郭强,已经在北京生根,家人都在北京生活。可是郭强的乡情,却一天都没有断过。他在商丘的房子,至今没有卖掉。
“每年清明节,我是雷打不动地回商丘,给逝者添坟。”郭强说,他在虞城高中出生,多少次做梦,都回到高中家属院,回到童年时光。
提及商丘近年来的发展,郭强发自内心地感叹:“真是日新月异!每年回去,都在感受着商丘的变化。虽然家乡是商丘,可有时候,回去连路都不认识了。”
“我做播音员那会,出镜时只有一个建筑物作为背景,就是民主西路的一个五层家属院,现在再看看,高楼大厦林立,有时候置身其中,竟忘了是在北京还是在商丘。”郭强说。
郭强最后表示,他和几个朋友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准备到商丘寻找合适的项目,目前正在洽谈之中。作为一个从商丘出来的企业家,永远也不会忘记家乡,他会承担起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家乡的发展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