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8109025069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张晓莉:感恩生活 情系家乡

北京商丘企业商会
新闻来源: 北京商丘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2354

    

小时候,因为贫困,她和家人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为了摆脱贫困,23岁时,她怀揣20多元钱独自闯北京。作为女人,她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油漆工。工作之余,她学习缝纫技术,学成之后开办了服装加工店。

此后,开饭店,经营建材市场……就在她的事业顺风顺水之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让她的建材市场损失了几百万元。这时,她的坚强和智慧,再次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

事业成功的她,对生活和家乡充满了感恩之心。她投资350多万元创办了北京百旺民俗文化园,里面的员工绝大多数是河南人,文艺演出也以豫剧为主。

她,就是出生在永城市茴村乡张石桥村的张晓莉。

A 家贫 弱女子独自闯北京

在张晓莉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一家人为“吃”是如何作难的――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会带着哥哥去讨饭。吃着父亲讨来的馍,年幼的她心如刀割。

1982年的春节,张晓莉在外地打工两年没过回家的大哥回来了。一进屋,大哥就号啕大哭起来。

张晓莉的大哥说,他从打工地河南义马坐车到洛阳渑池后就下车了,不是不想坐车了,而是身上的钱不多了。他想,如果再坐车的话,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到家后就要花光了,出去打工两年,一分钱没带回家,他觉得太丢人了。于是,他从洛阳渑池下车后花了几天时间一路走回了永城老家。到家时,他身上只剩下50元钱。

“大哥掏出50块钱交给父亲时,一家人沉默不语。”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晓莉说,当时心里五味杂陈,“真穷怕了”。

张家有5个孩子,张晓莉在家中排行老三。张晓莉的父亲是村里的老队长,上世纪70年代就被评为劳动模范。然而,张晓莉的家里始终是“一穷二白”。

在张晓莉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一家人为“吃”是如何作难的――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会带着哥哥去讨饭。吃着父亲讨来的馍,年幼的她心如刀割。

穷也就罢了,最让张晓莉心寒的是因此而遭受的白眼,这让她“忍无可忍又不得不忍”。终于,她下定决心,她要改变一家人贫困的命运,她要去北京闯闯。

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1984年3月,她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临走前,父亲给了她20多元钱,这些钱是家里的所有积蓄。“要是我把这些钱都拿走,家里连吃盐的钱都没有了。”张晓莉趁父亲不注意,又偷偷放回抽屉里两元钱。

到北京下车的时候,张晓莉的身上还剩下几元钱。她舍不得花钱,就住在地铁站。不久后,一个亲戚帮张晓莉找了一份有点儿“男性化”的工作――油漆工。

张晓莉很珍惜这份工作,而且非常认真负责。因为活儿干得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成为骨干。

当时,张晓莉一个月的工资是30多元钱,她意识到,如果一直做油漆工,她要改变家庭贫困命运的梦想很可能会落空。不久之后,张晓莉在一家服装学校报了名。

服装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每周二、四、六上午,为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冲突,学习的头天晚上,张晓莉就会尽量加班多干活儿,实在干不完就等学习结束后,中午不吃饭再把剩余的活儿干完。晚饭后,她还要把所学的服装技术练习一遍。

1987年,张晓莉辞去了工作,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店。虽然挣钱不多,但总算在北京安顿下来了。

B 寻梦 商海沉浮从不言败

冷静下来后,张晓莉重新在市场上选菜。该结账的时候,她就直接对菜贩说,她愿意多出钱买东西,但是前提是她得赊账,如果对她信得过的话,她保证会如期结账。

也是在1987年,张晓莉和爱人杨子敬走到了一起。婚后,3个孩子相继出生,开服装加工店挣的钱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张晓莉和杨子敬决定开一家饭店,主营川鲁风味的饭菜。从此,张晓莉的命运真正发生了转变。

饭店只有一间门面,一年租金8000元钱,一次要交半年租金。张晓莉和丈夫东拼西凑,才筹到了6000元钱。厨师和服务员的工资暂时不用付,交过房租后,还剩下2000元钱作为周转资金,用来买菜。然而,张晓莉带着这2000元钱去买菜时,钱被偷光了。

张晓莉记得,当时她穿着大衣,2000元钱就在大衣兜里装着。她在一个卖羊肉的摊前挑羊肉时,帮一个顾客扶了一下向前滑的三轮车,可等她掏钱结账的时候,发现兜里的2000元钱不见了。

冷静下来后,张晓莉重新在市场上选菜。该结账的时候,她就直接对菜贩说,她愿意多出钱买东西,但是前提是她得赊账,如果对她信得过的话,她保证会如期结账。

张晓莉在菜市场附近已经生活了3年,平时就待人热情、诚恳,菜贩们都同意了,就这样,张晓莉渡过了创业后的第一个难关。

饭店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张晓莉和丈夫看到了开建材市场有商机,就把饭店转了出去。

2007年,张晓莉的建材市场已经做得很大。然而,当年1月6日凌晨的一场莫名大火,烧毁了市场里价值五六百万元的东西。

就在很多人认为,张晓莉会因此一蹶不振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又开办了另一家更大的建材市场。

2009年,因城市规划需要,张晓莉的建材市场拆迁了,她只好再次转行。

C 感恩 为群众免费送豫剧

张晓莉说,在她的人生中,无论是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还是给过她帮助的人,都是她的恩人,因为这些人都给了她前进的动力。最重要的是,是河南老家的水土养育了她,这让她一直感恩家乡,情系家乡。

商场如战场,面对挫折和失败,张晓莉从未轻言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

2010年年初,张晓莉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创办了北京百旺民俗文化园。

在如今的百旺民俗文化园里,一进大门就能看到院子里的南瓜秧爬在篱笆墙上,火红的灯笼一串一串的,屋顶上也种着西红柿等蔬菜,绿油油的吊兰长满了院子里的门楼,一片田园风光。最具特色的要数每天晚上的免费演出,这些节目以豫剧为主,曲剧和四平调等为辅,邀请的也多是豫剧名家。

记者在文化园采访的时候,就有幸听到了豫剧名家吴心平演唱的豫剧《包青天》选段。

为何要开办民俗文化园,而且还是以家乡的戏曲为主呢?

张晓莉说,在她的人生中,无论是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还是给过她帮助的人,都是她的恩人,因为这些人都给了她前进的动力。最重要的是,是河南老家的水土养育了她,这让她一直感恩家乡,情系家乡。而把豫剧作为文化园演出节目的主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豫剧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值得宣扬,像《朝阳沟》、《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等传扬的都是爱国、报恩和忠孝的思想。

民俗文化园的演出是免费的,每天晚上都会吸引附近很多村民和务工者前来观看。也因为邀请了不少名家,开支自然少不了,对此,有人担忧张晓莉的开支太大,恐怕有一天会支撑不下去。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张晓莉都会说,她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实在不行就适当改变运作模式,也要把河南戏曲演下去,为弘扬河南传统文化出一份力,这也是她多年来的夙愿。

张晓莉的百旺民俗文化园每晚为群众免费送戏的事已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在记者采访即将结束时,张晓莉接到了区新闻中心的电话,他们也要到民俗文化园来了解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