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有哪些机会?马云、王健林等7位企业家的思考特别有意思……
5月14日上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全面阐述“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将会如何出力。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基建领域投资总额逾4930亿美元;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对于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显然打开了一个极大的市场,但走出去,对中国企业来说也并不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其中包含着机遇、挑战、风险、危险等悲喜交加的味道。
而企业家们对时势风向有着天生的敏锐感,中企哥就来带大家看一看,他/她们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又分别有怎样的建议?
马云:去年飞了820小时 感受到“一带一路”是机会
昨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在下午的“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高级别会议上做了发言。
马云表示,一带一路已经远远超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战略,它的使命,是如何让这个世界更具创新,更具活力,更加平等,更加普惠。
在随后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他还指出,“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是个很了不起的创意和设想。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机会,我去年飞了820多个小时,所以看过、感受过这个很重要。看过的目的是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当地不同的东西,不是想办法把东西卖给当地,也不是说把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拿过来,而是去当地创造就业,去当地创造经济,去当地推进民生。”
同时,马云还特别强调,在他的脑子里没有民企、国企之分,也没有大企业和小企业之分,只有企业家精神,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只有愿不愿意去改革和创新的企业。
王健林:未来万达发展重点在“一带一路”
董明珠: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 要避免人财两空
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一话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在“一带一路”思路下, 企业走出去不要盲目,过去曾经出现过走出去,结果“人也没了,钱也没了”的情况。企业需要国家作为后台,帮助解决外部环境不公等问题。
但同时,董明珠也相信中国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用我们自己的技术走向世界,改变世界。”
她指出,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希望能摘掉中国制造业低质低价的帽子。根据习总书记三个转变的指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的创新,中国的产能到中国的质量,中国的产品到中国的品牌,三个转变要想落实好,作为制造业来讲,应该脚踏实地去执行。
郭广昌:要“走出去” 也要“引回来”
在被问及“一带一路”时,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唱了“反调”,他希望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一是要“走出去”,二是要“引回来”,“融入全球互动融入的过程,而不是一会儿‘引进来’,一会儿‘走出去’”。
他指出,“出去的目的是为了和优质项目结缘,更好地回来。我们在海外的投资,包括健康领域、保险领域,都非常希望能够引回国内,在国内加快发展。”
马蔚华:“走出去”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刘永好:“一带一路”是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
关于“一带一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分享“走出去”的经验时曾说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中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为民企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他觉得“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大大改善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营环境,降低跨国经营风险,让民企通过“走出去”开拓境内外两个市场,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在刘永好看来,中国的工业走得快,农业走得慢。他认为,补上农业这块短板是对国内农业食品企业最大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机会,因为有后发优势。早在20多年前,新希望就开始向海外投资,一开始主要是投资建厂,推动食品农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后,更是加快了在海外投资发展的步伐,在国外参与并购。
曹德旺:要在思想上先做到国际化
同时他也表示,企业要国际化,首先在思想上做到国际化,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维护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做合格的当地企业公民。
综合参考:人民日报、中国经济网、第一财经、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