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帮文化已成浮云 还是历久弥新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李昌亮
就像人类对自己的基因图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样,人类希望通过了解自己的生命密码,了解自己的天性和不足,甚至做出遗传上的改变。30多年的市场经济大潮,让中国商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成果和新的高度。在这个时候,它有了回望和溯源的冲动,开展自己的寻根之旅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晋商、徽商、甬商等中国古代十大商帮,渐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们不但成为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题目,更因《乔家大院》、《白银谷》、《大清徽商》等电视剧的热播而为公众所熟知。这些古代商帮都曾有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也难逃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最终命运,留给我们更多是渐行渐远的苍凉背影。
在追寻先辈辉煌的同时,探寻在时间之河中差点湮没的中国商业文明的脉络甚至病灶,是我们现代科学的观照。如何从古老的商帮文化中汲取滋养现代商业文明的营养?如何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商会协会组织中,培养健全的商业伦理和商会精神?本文,我们对近期的商帮研究热进行梳理性报道。
【萌芽】
中国商业文化进入觉醒期
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是希望弄清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近十年,中国商业文化也进入了觉醒期,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对中国商业文化进行挖掘、梳理、总结成为一种热潮,就在这样的背影下,晋商、徽商、甬商等中国古代十大商帮,渐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其各具特色的商业形象开始清晰起来。各地企业家及文化学者有意识地进行区域商业文化的梳理,以找到本土商业上的史学渊源与生机不息的沃土。
虽然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首次揭示了历史上晋商的存在,但真正掀起关注高潮的是出版界与影视界相继推出的《潮商》、《向东是大海――宁波商帮》、《武安商帮》、《中国商帮》、《中国商帮600年》、《当商帮已成浮云》、《大商传奇》等多部商业领域的通俗历史读本与影视剧集,还有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商帮的力量》。
近日,记者来到深圳市某书城,发现这方面的书籍不少,除去了介绍浙商、潮商、晋商、徽商的书之外,还有《话说苏商》、《温商就要这样烧成的》、《可怕浙商》、《解密顺商》等等。
【趋势】
新“商帮”积极为自己正名
出现过商帮的区域在寻根问祖上理所当然很积极,这些地方一般都组织了官方或民间的研究会,如浙商研究会、徽商研究会、潮商研究会、晋商促进会等等,官方有意思地组织全国性的浙(晋、潮)商大会,甚至是世界性的商帮大会。如何弘扬传统的商帮文化,找到自己的商业文明自豪感,是其中重要的议题。去年,天津晋商会在微博开展“晋商如何起飞”的献计讨论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些新的经济发达地区也开始提炼自己的商业文化。比如深商、顺商(顺德商人)、莞商(东莞商人)、还有原来较后进的一些省份也在树立自己的商业形象,如湘商、黔商、川商等等。
有趣的是对一些新的“商帮”概念的树立,往往会在当地引发一些争论。比如“深商”,几年前当民间学者黄东和等人提出“深商”概念并出版《深商精神》的时候,就引起了本地学界、媒体界关于“口碑在外但特质未明”的争论。
短短十年内,专家学者对商帮文化着力研究了诠释今日商业振兴的历史因素,让中国商业瞬间有了沧桑的历史感。也促发一些发达区域为自己当下的商业成就进行文化的正名。
【成绩】
湘商概念经争议得以扎根
最大的风波要算“湘商”概念提出时,著名学者之间的口水仗,成为舆论的热点。2003年前后,身为湘籍文化学者、知名商会活动家的伍继延,首次提出“湘商”概念。但是,这种时髦提法立即遭遇到同为湘籍人士、著有《国画》等多部官场小说的作家王跃文的反驳,正因为两人的社会影响力之巨大,引起了媒介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由此却带来全国各地对商帮文化的热捧,这却是王跃文与伍继延两人所未料到的事情。
经过一番争议,湘商概念却得已扎根,当初的唇枪舌剑却已变成文化意义上的湘里湘亲,相见犹怜,湘商遂得已名列商帮文化之列,占据了一席之地。受此启示,各地对商帮文化的寻根、整理、阐发蔚为壮观,成为跨越商业与史学、文学的一门综合学科。
由于发动起湘商的讨论,加上伍继延的系列策划,将湖南怀化洪江古城塑造成为湘商文化之根,并建起了中华商帮文化广场,让湘商得地主之便,添列十大中华商帮之中。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迅速将洪江古城打造成仅次于丽江、凤凰这样的历史古镇,城市形象、文化品位、旅游价值得到立马提升,城市招商引资已不再是头痛的问题。
东莞也在打造自己的莞商形象,希望跻身于中国新商帮之中。东莞市长袁宝成还总结出莞商身上有5个标签,即低调务实、敢为人先、诚信厚道、平民式发家、忠厚仁爱。
【质疑】
商帮已是浮云?
商帮文化的研究者形成了共识,我国历史上的商帮大体崛起于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并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当时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普遍公认的是,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晋商、徽商、粤商、陕商、闽商、赣商、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洞庭东山和西山)、宁波、龙游和鲁商十大商帮,其中历史影响最大的是晋商和徽商。他们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商品曾远销世界各地。
前年,畅销书作家徐志频撰写的《当商帮已成浮云》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该书对中国古代商帮提出了“批判”。
徐志频认为,当年,晋商是学而优则商,徽商是商而优则仕、闽商是商而优再商。三个地方,商业文化三种形态,这就进一步造成中华文化的多元,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文化。
徐志频认可中国传统商人的划分,是农商与海商。凡是内陆地区的,几乎都是农商,如晋商、陕商、赣商。凡是沿海地区的,几乎都是海商。浙商、粤商、闽商就都是。农商与海商,他们根本的不同,至少有二:农商几乎完全是权力社会的产物,海商则多是在自由市场下发展起来的。农商依靠的是熟人社会,依靠封建宗法的伦理。海商则在陌生人社会打拼,依靠市场本身所需要的规则。这两者从不同的原点出发,走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有了天壤之别。过分依赖权力去从事商业交易,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最明显的特点。
徐志频断言:商帮这种组织形式是没有未来的,它已经成为‘浮云’。传统意义上的商帮都是在通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法制不健全的历史条件下,依靠血缘、地缘自然形成的,而且往往依附于官僚体系。如同中国传统商业对封建军政的依附关系一样,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商帮也严重依附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武力与权力体系,这种伴生关系,正是中国传统商帮无法向以平等、公平为精神底蕴的现代商业文化转型的原因之一,再加之建国后,随着全民所有制及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传统商帮因失去生存的土壤而逐渐衰亡。
从今天“企业公民”价值观的角度,从承认商人是具备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人的前提下,徐志频对商帮文化做了许多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