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8109025069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杨红松:汽车滑板底盘技术方向及应用分析

全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
新闻来源: 全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
查看次数:1236

image.png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国汽研的杨红松,很高兴今天能来到这里给大家做分享,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汽车滑板底盘技术分析》主要是听主办方说我们有很多会员来自于相关零部件和底盘厂商,所以今天给大家做这么一个介绍。

说到滑板底盘可能有的朋友们不是特别理解,它这里面就有点类似拿我们三电合在一起,我们可以认为是三合一或者五合一,把这些重要功能都核心在底盘里面去,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作呢?滑板底盘有一些优势:降低成本、使我们车辆开发得更快。这也是今后的趋势,随着智能化、电动化虚实,所以我们很多零部件企业在产品开发或者努力方向上面可以往这方面后面多思考一下。

主要内容分为几块:市场、技术、企业布局以及最后的个人思考。

首先我们看一下市场图形,左边的图大家能看到它市场速度还是蛮快的,但是这个速度有一点就是像人为设计一样,每年增速差不多,其实数据是来自于一个相关研究机构做的,这里面设想是很多底盘按照欧洲的思路,所以我们看到这里面提到的右上角图,滑板底盘市场份额全球来看欧洲这边比较多,因为在汽车设计里面我们提到的模块化设计或者底盘化设计欧洲那边可能走的更靠前一点,我们国家属于最近几年才开始涉足底盘思维。

再往下面看一下图,大概就是所有的车辆里面滑板底盘中在乘用车领域可能是市场份额更高一点,这是当前市场的一个基本情况。

再看第二块是技术角度,技术角度大概分为几块:

首先,底盘的趋势。刚才也提到我们电池、电机、电控合在一起这可能是今后一个系统集成化的思路,这是一点。

第二,可能大家想到为什么企业会选择这种方式,这里面提到有几点,分体式开发能够上下解耦,更便于提高开发速度,车身和底盘可以分开开发,这是一点。

第三,我们滑板底盘思维受限于很多技术支撑,其中很重要一块就是线控技术,线控技术涉及到线控刹车、线控转向等等,有助于我们滑板底盘技术的推进和实施。

这一页主要说一下线控和轮边电机,线控技术很重要,其中涉及两块:

1.线控制动。

2.线控转向。

其中线控制动我们看到电信号速度远快于传统的机械信号,所以这里面很多高端车采用线控技术,能够使我们刹车、转向速度更快,尤其在现在一些自动驾驶的车辆里面可能这种技术会更容易选择。这是线控。

第二块就是轮边电机,还有另外一种技术是轮毂电机,这两种轮毂电机可能会更先进一点,但是短期内由于成本、以后等等还不能落地,当前我们看到是轮边电机,相当于把电机直接和我们的驱动轮子靠近在一起,这样能够使我们的控制更方便,同时使我们的传递更快一点,现在我们看到一些高端的越野车已经开始使用相关的技术,也就是说仰望的U8还有奔驰越野等等已经开始采用相关的以后。

最后给大家做一个对比,传统的底盘和我们滑板底盘有什么差异?其中体现在几个方面:开发周期、成本、相关零配比。

首先看开发成本能够大大提高开发速度,能够上下解耦,之前可能一款车型需要2-3年能够开发出来,现在通过这种方式可能能压缩到一年时间。

第二,成本,成本下降得蛮多的。

最后一个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之前零部件厂商特别分散,和主机厂谈判过程中可能处于劣势,通过滑板底盘方式由底盘集成商它相当于是话语权更重了、更大了,能够和主机厂谈判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导权或者主动权。

下面说一下第三块内容,产业布局。有哪些企业在布局滑板底盘相关以后的开发和推进工作,主要是供应商、电池企业和传统的零部件巨头。

首先看一下供应商,供应商主要来自于两类:

1.国外供应商。

2.国内供应商。

其中国外的供应商我这里举了两个例子:

左上角图,我们看到这家企业底盘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有车型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它提到这种底盘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物流、安防车、零售车辆,我这里粗略自己做了一个思考,这种车型其实更多偏向于使用功能,而对于成本可能控制更多,我下面画了一个图,我们当前共享单车无论是小蓝车还是小黄车,好像设计、构造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有颜色不一样,而更多的侧重于运营成本。所以对于这一类客户可能对于这种滑板底盘比较青睐的。

右边这家企业也是国外企业,同一个底盘既生产皮卡可能还有SUV,这种车型在国内来说是不太合理的,我们SUV和皮卡底盘按道理应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相当于乘用车底盘,一个是商用车底盘,这样一来它的底盘通用性,便于替换性。

image.png

刚才说的是国外,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国内,国内有两家企业,我挑了两家:

1.悠跑科技。2021年总部在合肥,开发了相关滑板底盘,同时它和上一家企业类似,它的各种车型底盘基本上相同,我左边画了一个图,俄罗斯套娃,这种底盘的方式对于各种类型的车辆都选了同一个底盘,其实这相当于说能够大大节省它的开发成本,但是如果对于一部分企业和客户追求产品的差异性或者跟别人不一样的特点,可能就选用这种底盘可能性比较弱。

2.苏州科尼普。我前两天在网上看了一下有三款滑板底盘,左边这个企业悠跑目击里面提到有几家企业正在跟它谈合作,也就是说会选用它的底盘,右边这家企业还没有看到相关报道,这是中国供应商角度两个案例。

下面是电池企业,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了,电池企业除了做好电池开发同时,也想向上延伸,把自己的产业链蛋糕做大,所以我们首先看一下宁德,宁德依托于自己在电池领域技术和行业影响力、号召力,已经在开始有所动作,然后我们看到今年6月份北汽和宁德已经在开始滑板底盘共同开发。

上面是哪吒,哪吒一款最新车型将会采用宁德滑板底盘。

最上面是深圳地上铁物流公司,物流公司选择滑板底盘作为它很重要的选择,这里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主要是三方面:物流企业、小企业、新势力企业或者体量不大的企业可能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右边是比亚迪,比亚迪之前做的电池很厉害,同时它的电机、电控水平也很高,它的3.0平台在行业里面还是效果很不错的,所以我们看到它和丰田合作,创维合作,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前两年创维一款车型选择的是比亚迪底盘,同时和比亚迪宋长得很像,但是它的价格偏高,所以后续效果不是特别好。

最后我写了一句话,我们选用滑板底盘的企业如果想合作的话,最好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可能彼此之间才能够长久。

第三部分是传统零部件巨头,我举了博世和本特勒,两家公司在传统领域很厉害的,在相关部件设计等,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图,图里面除了车身和内饰没有,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具备整车功能。现在传统的零部件巨头除了博世还有很多其他企业,因为平常我这儿接触比较多,很多都在传统那一块做不下去了开始转型,转型新能源这种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概是这样的思维。

最后是自己的思考,这里面有几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优势。优势分析这里面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然后就是滑板底盘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设计能够低到15%-20%,但是这里面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首款底盘设计成本会高一点,但是第二款、第三款随着迭代来说,成本会降低很快。

第二,车身的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底盘来说它还是有可圈可点的,这是第二点。

第三,市场的情况,市场情况我这里分为了两类:

1.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可能更多擅长点在于它后端智能化以及自动驾驶的相关开发,而对于这种相对于说重资产投入的底盘,它可能觉得不是特别重要,所以这类企业会有这方面合作。

2.平台类公司。比如说阿里、京东搞出租车的公司,它可能也会选择这类滑板底盘,这是相对于优势和使用供货商。

优势对立的就是挑战,挑战这里提到电芯一致性,滑板底盘把电池封装在底盘里面,电芯是否能够做到一致性,这里面对于我们控制和算法提出了很多要求,这是一大挑战。

第二就是传统车企考虑,刚才提到对于一些我们传统的很多整车企业应该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底盘它是主机厂的一大核心要点,同时也是利润比较高的一块,而对于那种体量比较小的或者新入局者有可能选的方式。

最后做一个小结

滑板底盘和底盘其实概念是不太一样的,刚才我也提到了滑板底盘或者智能底盘,对于底盘其实在我们汽车准入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底盘厂商是相对于汽车生产很重要的生产资质,对于新形式方式,大家可以认为它是大型零部件,下面我写了几点小结论:

1.滑板底盘很重要,它可以模块化、开发快、低成本。大型企业可能会选择单干,不一定选择直接采购你的,这是相对于大企业。

2.对于整合能力比较强的昂贵提到电池或者其他的零部件厂商类似博世,有可能也会来分一杯羹。

3.没有新优势,纯凑热点,底盘供应商,没有太多机会。

4.部分小规模企业,刚才提到新势力、物流配送、平台类企业、体量比较小的,他们可能会放弃底盘的主导权,会参与引来。

这是以上这几块。

最后做个小广告,我们有很多零部件企业有很多好技术,这些好技术在主机厂或者我们中国汽研可以给大家做技术测试,给大家做一个技术背书,便于我们能够打入到我们想要的供应商那里去。最后就是我们平常做的工作,包括海外政策和中国相关政策研究,大家有什么问题后续也可以和我联系。

非常感谢,谢谢!

(本文为速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