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8109025069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数据商会谈(33)数字化转型有多难?

趣商会企业服务
新闻来源: 趣商会企业服务
查看次数:389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重点突出 快读1分钟


作者:马子业

某世界500强(中国)资深副总裁

中科趣商会 董事


我们坚信,中国的商协会未来发展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数据化、上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按我们搭建的数据云商协会价值体系,尽力用简洁易懂的文字,持续输出我们的思考,并试图探索落地的方法、具体的操作,这就是《数据商会谈》。


今年的疫情给我们本来就面对挑战的经济转型增加了难度。从今年年初开始,政府的各种辅助政策以及引导政策不断推出。由于职业和个人的兴趣,我特别关注的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话题。
我注意到“今年的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媒体单位,以及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145家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简称“伙伴行动”)。
启动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该行动旨在解决广大中小微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难和挑战,形成多方合力,推行普惠型“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确实,“贡献了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受此次疫情冲击最大、亟需政策和资金扶持的群体。”为此工信部还在三月份特意印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让各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还有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等相关政策,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么多政策说明了什么?我认为:
第一、政府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更大的活力和竞争优势;
第二、政府认为当前的转型速度和力度不能满足形势恶化的挑战;
第三、政府认为当前转型的挑战可以通过政府的推动来改善并加强转型的效果;
第四、政府愿意给予一定的政策、税收甚至资金来支持企业的转型;
但是这些动作,也隐含了一个问题,数字化转型确实不容易,尤其是离开了具体应用场景,只谈“上云用数赋智”更使这个话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如蓬莱仙山,可望而不可即。
为了避免空谈,我想针对上述政策和行动中特别提到的“转型中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难和挑战”,并结合某些企业的现状做一些探讨,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有多难,是否有一些落地的办法来实现平稳的转型目标。

“不会转”

其实不只是中小企业面临这个挑战,任何一家非原生的从事互联网、云计算的公司,甚至一些软件企业都有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因为“数字化”这个说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如果将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作为“数字化”的比较公认的定义,也只是给制造型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指标性的数字化路线图,最终多少企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并验证这个目标的有效性,目前还没有结论。所以,不能说这个概念就是金科玉律。而对于非制造型企业,“数字化”就更没有统一的定义!请问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数字化转型叫“会转”呢?
一个社区小店,开始用了微信和支付宝,算不算会转?老板自己加了周边客户的微信,自己建了一个群,算不算会转?
我认为所谓的“不会”主要是隐含的意思起作用。那就是采用数字工具后必须成功的促进了业务的改善,这样才能叫做“会转”。按照这个标准,没有一个企业会转,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企业采用了数字化工具就一定能改善业务运营的效果,尤其是前期还需要一定投入的情况下。
比如一个商协会采用了会员云平台管理系统,采用了云平台活动管理系统,必然需要投入,而且工作人员还需要必要的网络知识和平台操作上的转变,商协会的会员企业也需要学习使用这些系统的功能。这些必要的步骤,绝对不是简单的采购一个工具就能自然带来明显的绩效的不同。更可能出现的是,如果采用了商协会云平台系统后,协会组织的活动发布还在用微信群的接龙的方式,产生的数据不会自然进入系统,除非再手动输入信息,否则活动的内容就无法进入协会的数据库,会员的信息也无法自动更新,云平台打通各个模块数据的功能就无法发挥效用。这样平台能改善商协会的工作效率吗?
因此,“会”转的含义就更复杂,需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才能让转型的效果带来明显的收益,最终产生“会转”的结果。这一点也是很多转型不成功的企业最主要的问题。
“会转”的第一挑战:只是采用了数字化工具,却没有转为数字化工作方式。

“不能转”

我认为“不能转”是一个判断句,提出这个论断的企业必然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才做出了上述决定。就这样的论断,我认为需要分成两个情况来分析。
第一种情况,企业不具备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来转型。比如一个商协会,一共才有几十个会员,自认为就要做“小”,没有数据沉淀的需求,没有任何数据的协同效应,甚至秘书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商协会基本的工作经费都没有,没有把商会做大做强的想法,微信群已经足够,为什么要转呢?
第二种情况,企业没有意识到需要转型。这个情况是当前很多机构的现状。大多数这样的企业心里对标的是本行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系统,了解运行其系统的投入很高,知道自己的机构无论如何承担不起,所以认为不能转。还有一些人属于观念的问题,认为自己企业当前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数字化转型,而是其它因素。对标龙头的企业,其实需要的是找到自己合适的模式,不能默认转型就是庞大的投入和复杂的系统,数字化转型可以是简单的协同办公软件,可以是商协会工作组的共享拜访日记,可以是活动信息发布的多媒体协同。并非一定是复杂的ERP,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而认为当前主要的挑战不是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如果其面对的挑战很大,行动起来很难,反而更应该考虑是否有一些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将大的挑战,变成小的、更清晰的挑战。比如面临产品销售问题,可以采用简单的客户管理工具,甚至是excel表格对现有的客户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客户需求的关键节点,针对性的调整如果是销售人员管理问题,可以对销售人员的访问采用数字化追踪模式,提高销售人员的拜访效率等等。
“不会转”的第一挑战:锚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模式,未具体根据自己的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不敢转”

最后一个话题的“不敢转”,感觉更像是心理问题。因为不敢的原因,无外乎是由于转型结果的不确定导致的。而不确定性的很大原因是转型的准备不充分,贸然采取了行动,如果采用的技术处于前期,很不成熟,轻易的大范围推广,造成了难以控制的后果。还有市场公平性的失效,诚信系统缺失等等问题,使企业转型的决策风险高于承受的能力。
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转型的决策只能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而不能被别人忽悠,或者政策逼迫做出。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对于自己数字化转型的决策,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调研之后,才能做出。确保采用的工具,能快速给企业带来改观和积极的效果,而且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坚决贯彻执行,不能瞻前顾后、虎头蛇尾。
“敢”转的前提,不能是孤注一掷。其后果必须是企业可以承受的。例如一个商协会,购买了商协会云平台,首先平台的运行成本必须在其承担的能力之内。绝对不要轻率的投入巨资建设私有云专属APP等运行成本巨大的系统。这些的系统,不会带来会员体验的提升,反而可能拖垮商协会的正常运营。
另外,“敢”转的基础是商协会的人员必须开始利用平台作为自己的日常工具。数字化平台的价值,有些时候不是立竿见影的,其更大的价值在于长期的积累。比如有较长历史的商协会的官网,即使原来只是用来发布新闻,展示商协会的活动,分享一些文件,但是也承载着一个协会的几十年的历史价值,如果没有后续的投入和支持,这个价值将成为协会的痛点,放弃了可惜,维护起来成本可能不低。但是如果将官网和新的多媒体平台,会员信息平台打通,协会的老官网就又可以焕发青春,延续了商协会岁月沉淀的特殊传承。
“不敢转”的第一挑战:没有明确自己最低的预期,并根据预期控制转型的范围和方式。
处于现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环境里,以上分享了自己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一点思考。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企业或者商协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和效果,本文限于篇幅只能以偏概全,但是我坚信只要根据自己的最迫切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制订明确、细致的行动计划,而且一旦着手实施就坚定的执行并坚持,数字化转型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引用:

1.发改委林念修:合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破解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 让“小企业”牵手“大伙伴” 


END



数据商会研讨群
仅限会长、秘书长
(分别独立群)
扫码入群



 商协会如何建设免发布但能实时更新的官网
 一张图说清楚商协会如何建立媒体矩阵
◆ 无法回避的百年之巨变 - 从当前的重大趋势看协会的作用(下)
◆ 一次编辑3端发布 | 商会新闻工作可以如此简单高效




中科趣商会

13910035254

商协会 云官网+移动服务端 定制

专注商协会数据化升级,提高秘书处效率,让成员感受到价值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